第483章 网络病毒 下-《重生电子帝国》


    第(2/3)页

    趁着圣诞的寒假假期,这位去美国留学的香港学生,飞回香港来与父母一起过节。也许是出于年轻人的叛逆,他决定在新年的时候制造一场恶作剧,于是编写了这个极具攻击性的网络病毒。

    他最早把这个网络病毒。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送给几个中学同学,想看看那些人会在第二天中招。但没想到网络传播的巨大扩散效应,远远乎了他的预料。

    等他第二天联系几个最先中招的好友,准备去给他们解决问题时,这个“hny”病毒已经在全香港肆虐。作为病毒的编写者,他实际上是保留有解决病毒的方法,但他在现情况不对后却有些害怕。

    但后来再三犹豫之后,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在香港的几个主要bbs论坛上上传了杀毒的程序。而这些信息也恰恰是在病毒爆后还不到二十四小时,他就迅被香港警方锁定的重要原因。

    还好这个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并不算太强,就算用户实在找不到解决方法,也只需对计算机进行全盘格式化,然后重装系统就能恢复正常,并不会对硬件产生破坏。

    而且它也主要是对装有eastdos系统的个人电脑进行攻击,并不会对那些装载了unix系统的大型主机进行攻击,否则造成的后果会严重得多。

    但由于香港的互联网是可以连上阿帕网和nsfnet网,就在香港的灾情因为东方集团及时介入而迅被扑灭时,“hny”病毒依旧叙述蔓延开来,仅仅在一两天内就席卷了全世界。

    要知道新年期间原本就是电子邮件的收高峰期,虽然东方集团及时进行了预警,并推出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但从未经历过网络病毒攻击的人,实际上依旧很难产生防范意识。据有关机构统计。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全球被“hny”病毒感染的计算机过2万台。

    由于之前英美两国因为万维网技术而引的口水战,以及《香港未眠夜》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中,如黑马一般异军突起。“互联网”一词原本就是1986年年末,媒体重点聚焦的热门话题。

    而突然爆的“hny”病毒肆虐,更是在这场熊熊大火中再添上了一瓢油。计算机全球联网所带来的巨大信息安全风险,第一次被摆上台前为大家所重视。这给许多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保守主义者,提供了攻击互联网的借口。

    但更多的有识之士。却也从这场突然爆的网络安全危机中,窥探到正在崛起的互联网,是对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的一种巨大颠覆。之前做到这种颠覆的是电报和电话,它们让地球第一次连成了一个整体。

    而互联网的到来,势必让这种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李轩也应美国《华尔街日报》的约稿邀请,特意撰写了一篇叫做《让我们真正拥抱地球村时代》的文章。

    “地球村”(g1oba1vi11age)这一概念其实早在1967年,就已经被加拿大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提出。人类社会随着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以及广播、电视等新兴电子媒体的出现,而生了重大改变。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可阻挡。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已经能够通过电视就,在第一时间得知生在地球另一边的新闻。我们还能够通过飞机,就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抵达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

    但是这实际上还是设有很多门槛的,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世界新闻,都是经过电视台精心筛选的。我们想要飞往世界各地,除了需要取得签证之外,还需要承担不菲的差旅开支。

    而互联网的出现,却可以真正使得全世界的每一个个体,通过网络这张虚拟的网而毫无阻隔的交织在一起。当我们足不出户就可自由的与全世界交流时。地球才真的变得像一个小小的村子。

    实际上李轩表的这篇《让我们真正拥抱地球村时代》的文章,只是他最近正在撰写的个人第一本书——《未来之路》中,一部分内容的节选和提炼。

    之前万维网联盟引导的全球对技术的探讨,是李轩引爆互联网议题的第一弹。而之后借助《香港未眠夜》和美国奥斯卡。则是李轩的第二轮炒作计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