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时过境迁-《从酋长到球长》


    第(3/3)页

    但同样,这几个国家又赶上了第二波,所以能够共同接受的条件是理论上控制,而不是实际控制。

    实际控制才算占有这些概念,要等到第三波醒过来、赶上最后一批的那些国家提出来,作为对老牌殖民国的挑战。

    等第四波醒过来的时候……那已经是旧殖民体系瓦解的时候了。

    陈健此时说的这些东西,明显是倾向于实际控制而非理论控制的,所以在提出的时候他就知道对方不可能接受。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荷兰人从火枪、钢锭、望远镜等等这些东西上来判断的共和国,是个庞大的不亚于西班牙甚至更为强大的、拥有强烈航海欲望的国家。

    第一个真正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长是大海盗德雷克,麦哲伦在菲律宾死了,算不上第一人。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长才其实才刚刚病死十年。

    如今荷兰人也才完成过一次环球航行,而共和国此时的环球航行并不算晚,所以显得在海上有些咄咄逼人。

    出口就是一千人以上才算控制,这样的人口数量要求对荷兰来说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荷兰的印度公司最关心的贸易问题,和贸易问题息息相关。

    对于陈健的要求荷兰人死死咬住不放,坚决不同意。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还有什么是“无主之地”的问题。

    这个很显然还是要靠拳头,但是此时东西方的差距并不是太大,加上航海技术的导航术以及技术革命还未开始,在亚洲一些岛屿区,都只能拉一派打一派,否则站不住脚。

    西班牙人运气好,遇到的一群石头时代的人,又赶上他们内乱,所以西班牙的那些方式根本不适合此时的亚洲。

    哪怕是印度,都需要公司董事或是总督以极其谦卑的语气称自己为忠实的奴仆才行。

    当然,按照这个趋势放到几十年后又截然不同。

    美洲地区陈健是根本不准备让这些人涉足,而且有这样一个体量的国家存在,荷兰人也清楚那边不可能如同南美的印第安人一样,加之一个三千万人口的庞大共和国在那,就算有土地也基本都被抢去了。

    所以问题的焦点还是在亚洲,尤其是香料群岛一代。

    在中国,荷兰人刚被怼回去,三年前又在澳门被怼了一次。所以条约这东西还是有效的,至少还没有签不平等条约的资格。

    但是在香料群岛上,想让不平等条约则变得有效,荷兰急需陈健背后的共和国承认那些条约的有效性。

    不是为了防备共和国,而是为了防备英国的印度公司。

    荷兰人觉得陈健隐隐透出了一股意思,在亚洲贸易问题上,共和国对香料贸易不是很在意。无欲则刚。此处不留爷,爷去英格兰。

    英国的印度公司已经在质疑荷兰这些条约的合理性。

    最可笑的是,陈健听这些荷兰印度公司的商人说,英国人用了一个陈健都不相信的、居然是英国人用的理由:他们怀疑荷兰人是否是以武力强迫那些国家签订的条约,并认为这种条约是不合理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