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不用考虑了,导演,就按您说的办吧。” “好,那……诶?你说什么?” 陈可新大吃一惊,都有点怀疑自己听错了,其实在打电话前他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突然峰回路转了。 既然要选郑希夷做主角,陈可新自然要尽可能的了解郑希夷。 演技不用说,拿下那么多影帝总不能是评委们都瞎了;人品也相当好,至少在他能打听到的范围内都是夸的;优点一大堆,要说缺点勉强也有,就是不怎么爱跑宣传。 最重要的几个活动会参加,其它的就不用指望了,至于很多艺人热衷的戏内CP、剧组矛盾之类的炒作更是从来不参与。 陈可新自己是很欣赏郑希夷这样的作派,因为这就是老一辈演员的作风:凭本事吃饭,用演技说话,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理会。 只是,互联网社会信息大爆炸带来的不仅仅是好处,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更是如此。不炒作,票房不一定好,甚至不少佳作因为名声不显而被埋没了,炒作了,无论电影质量如何,至少在上映初期会对票房提供极大的帮助,至于后面是不是会大雪崩并不重要,因为初期爆发的票房已经足够回本并血赚了。 做为导演,陈可新对自己作品的质量是有信心的,对票房也有信心,正常的炒作宣传他也能接受,但就在一个多月前,一部某位抄袭作家自编自导的电影却让他领教了什么叫极致炒作。 这部最终评分还不到五分的电影,提前点映票房四百七十万,破国产片点映场纪录,首映日票房七千两百万,首周票房2.73亿,上映27天后下画,总票房4.83亿。 这还不算完,同期拍摄的系列的第二部电影目前已经上映,首日票房过五千万,三天破亿,首周仅四天票房就达到1.72亿,而这两部电影的总制作成本才四千五百万,仅第一部的票房就已经保证投资方攫取三倍以上的利润了。 虽说这是一部粉丝电影,再烂也有粉丝买单,但光凭一个毁誉参半的流行作家和一群偶像派年轻演员显然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成绩。 圈外人看不懂,圈内人却是心知肚明,利用各种无底线的炒作手段吸引社会关注才是这个大烂片系列最终能成就如此高票房的真正关键。 大部分华夏网民都觉得韩国偶像经纪公司的手段卑鄙,但韩国偶像经纪公司对自家粉丝还是有底线的,同样都是靠粉丝经济赚钱,韩国偶像经纪公司至少不会用背后推动自家粉丝与社会大众争吵,甚至网络暴力的手段博取更多的关注。 放下手机,陈可新脸上的表情总算轻松了许多,中年男子微笑的看着他道: “可新导演,他答应了?” 陈可新点了点头说: “是啊,希夷答应了,我真没想到,还以为他至少要再考虑考虑,再沟通几次才行呢。” 中年男子摇摇头说: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他应该不会拒绝。” 陈可新的好奇心顿时被勾起了,饶有趣味的看着中年男子道: “覃先生,为什么您会如此确定?” 覃先生感慨的叹了口气道: “您选他做主角之一,想来一定是了解过郑希夷这个人的,不过您是导演,所以最关注的应该是他的演技,对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