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此,萧芸汐只能下令,规定数量。 每家每户规定多少亩,到了这个数量,就不能再拍了。 尽管权贵可以多收买几个农夫,但那样被发现的代价就高了。 除此以外,变法想要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荒芜的良田,重新开垦了起来。 一些农户,也有了自己的农田。 既然汴梁已经起了成效,萧芸汐开始朝着周边的城县推行。 变法也不只有收回荒废的良田。 其中还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等。 所谓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的时候,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者三分,分别随春秋两税归还。 其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但是局限性也有,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没错,陈墨借鉴了前世的宋朝的王安石变法。 为了解决其局限性,萧芸汐让大臣对青苗法做出了改变。 那就是利息降低,取一分到两分,绝不超过两分。 其次,不强制借贷,变成百姓的自愿行为。 ... 而在变法推行的时候,来自宛国的捷报,传遍整个汴梁。 王师进入宛国领地后,直接势如破竹的攻下了龙门,拿下了宛国的国都,随后在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便是掌握了宛国的局势,清剿了奸贼宁氏一族。 当然,这是汴梁百姓所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清剿了宁氏一族后,皇甫昊只将政务还给王室,而军事,则有大宋掌握。 换句话来说,大宋从现在开始,可以随时换了宛国的皇帝。 这并不是皇甫昊自作主张,而是陈墨的意思。 在皇甫昊带兵出发前,陈墨就向他说明了。 平时的时候,军政可以交给韩氏来管,但一旦遇到战事,就必须让大宋来掌握。 也就是说,宛国没有战时指挥权。 wap. /84/84135/20802977.html 第(3/3)页